預制艙的 “冷橋” 現象是指在預制艙的外圍護結構與外界進行熱量傳導時,由于圍護結構中的某些部位的傳熱系數明顯大于其他部位,使得熱量集中地從這些部位快速傳遞,從而導致艙內出現凝露等問題的現象。以下是關于 “冷橋” 現象的詳細介紹:
- 
		形成原因
		
- 結構設計不合理:預制艙常規艙壁為兩層結構,中間設有保溫層,若保溫材料敷設存在缺陷,如部分型鋼位置無法正常敷設保溫材料,就會形成保溫死角,這些部位容易成為 “冷橋”。
 - 材料選擇不當:如果預制艙使用的保溫材料保溫性能不佳,或者圍護結構的某些金屬構件導熱性過強,也會導致熱量容易通過這些部位傳遞,形成 “冷橋”。
 - 拼裝縫隙處理不善:預制艙通常是在現場進行拼裝,拼裝過程中出現的拼縫若未做特殊處理,就會成為熱量傳遞的通道,進而形成 “冷橋”。
 
 - 
		危害
		
- 影響設備運行可靠性:“冷橋” 處易產生凝露,凝露會引起設備金屬結構腐蝕和設備絕緣性能下降,降低設備運行的可靠性。
 - 增加能耗:“冷橋” 的存在使得熱量傳遞加快,艙內空調等制冷或制熱設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艙內的溫度,從而增加了能源消耗。
 - 縮短預制艙使用壽命:凝露現象會導致預制艙的隔熱與防潮隔氣結構受到損害,嚴重時會產生凍融循環,破壞預制艙的建筑結構,縮短其正常使用壽命。
 
 - 
		預防措施
		
- 優化結構設計:采用防 “冷橋” 螺釘和防 “冷橋” 檁條等設計措施,避免艙體結構出現 “冷橋” 缺陷。在設計時,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金屬連接件,確保保溫層的連續性。
 - 選擇合適的材料:選用保溫性能好的保溫材料,如真空隔熱板等,同時對于必須使用的金屬構件,可以采用導熱系數低的金屬材料或對其進行隔熱處理。
 - 做好拼縫處理:在預制艙拼裝過程中,對板材之間的拼縫進行特殊處理,如使用密封膠、密封條等進行密封,防止熱量通過拼縫傳遞。
 
- 局部保溫處理:對于一些容易形成 “冷橋” 的部位,如管道穿墻處、吊桿與護壁板連接點等,可以進行局部保溫處理,包裹隔熱材料,減少熱量傳遞。
 
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