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預制艙廠家,結合智能化預制艙變電站的模塊化、集成化特性,在驗收環節需重點關注以下核心問題:
-
結構與防護:檢查艙體外觀有無運輸損傷,密封性能是否達到 IP54 及以上防護等級(尤其針對多雨、多塵地區),艙體抗震(≥8 級)、抗風(≥12 級)等結構強度是否符合設計標準,內部防腐、防火涂層是否均勻完整。
-
設備集成精度:核查艙內高壓設備(如開關柜、變壓器)、二次屏柜、智能終端等的安裝位置是否與設計圖紙一致,設備間距是否滿足安全規程,電纜溝、線槽布線是否整齊且標識清晰,避免因工廠預制時的誤差影響現場對接。
-
智能監控與通訊:測試艙內智能傳感系統(溫濕度、SF6 氣體、局放等)是否能實時采集數據并上傳至后臺,邊緣計算終端與調度系統的通訊協議(如 IEC 61850)是否兼容,遠程控制功能(如開關分合、風機啟停)是否響應準確,確保 “遙測、遙信、遙控” 三遙功能穩定。
-
保護與聯動邏輯:模擬短路、過壓等故障場景,驗證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與定值是否符合要求,智能備自投、無功補償等自動控制邏輯是否順暢,避免因程序漏洞導致電網事故。
-
高壓試驗達標:現場需復測艙內設備的絕緣電阻、介損、工頻耐壓等關鍵指標,確保與出廠試驗數據一致;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值(≤4Ω)及跨接線連接可靠性需重點核查,防止跨步電壓風險。
-
安全聯鎖與標識:檢查高壓設備的機械聯鎖、電氣聯鎖是否有效(如柜門與斷路器的閉鎖),艙內安全警示標識、緊急分閘按鈕、照明及應急逃生通道是否符合電力安全規程。
-
模塊化對接精度:多艙體拼接時,核查艙間電纜對接的密封性(防水、防塵)及電氣連續性,母線橋、管道等連接是否無應力安裝,避免運行中因振動導致接觸不良。
-
運維便利性:驗證艙內照明、通風、檢修空間是否滿足運維需求,智能巡檢機器人(若配置)的運行路徑是否暢通,設備接口是否預留擴展空間(如后期加裝傳感器)。
通過以上維度的嚴格驗收,可確保智能化預制艙變電站從工廠集成到現場投運的全流程質量,既發揮其 “即裝即用” 的優勢,又保障長期運行的可靠性與智能化效能。
預制艙廠家